首页 >> 红波罗花

改革创新增活力现代农业加速跑黄花菜

文章来源:恒润农业网  |  2022-06-28

改革创新增活力现代农业加速跑

农为政本,食为人天。我市是省内农业大市,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加快由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发展,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速度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文/江门日报记者赵焕明通讯员许伟强图/资料图片

发展成就

我市是全省粮食、蔬菜、水果、禽畜和渔业产品的主产区之一,珠三角都市群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全市常年耕地面积约270万亩,约占珠三角的1/4,粮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产量约占珠三角的1/3;有5个省商品粮基地县,3个省产粮大县,台山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开平市、恩平市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果蔬产量约占珠三角的1/5;年饲养优质肉猪500万头以上,家禽近2亿只,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排在全省第四位和第三位,畜禽产量约占珠三角的1/5,生猪、家禽调出率分别达4成和6成多,鹤山市、蓬江区和开平市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06.2亿元、增加值168.1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5.45%和44.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6元,比2010年增长48.40%,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幅。

工作亮点

亮点一:现代农业强市描绘新蓝图

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着力发展五大产业、健全七大体系和实施五大行动,推动我市农业新一轮六年大发展。近期抓好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做强做大十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市农业应急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农产品电商物流平台、创新财政金融保险支农机制、推动旅游农业发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十件大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重大跨越。

亮点二:强农支农政策措施创新出成效

2011年以来,全市争取落实省级以上支农资金30.07亿元,其中项目资金19.1亿元、惠农补贴资金10.97亿元。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机制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机具购置专属信贷产品农机易,为购买农机农户提供便捷无息贷款,惠民举措受到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我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启动农业政银保试点,从2014年起整合财政支农专项资金1700万元,保险机构共同联保,撬动银行1.7亿元实行免抵押低息贷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款累计近2亿元,有效地缓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获得国家、省有关部门单位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报道。全市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加快推进1.5亿元政策性水稻保险项目实施,马铃薯、甘蔗、玉米、花生、奶牛等涉农保险试点有序开展。今年早造水稻保险承保面积121万亩,保险面积覆盖率达95.5%,早造水稻受灾赔款金额为834.2万元,赔付率达34.5%。

亮点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转型

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5家,通过举办农业龙头企业pk大赛,优选农企10家,运用农业政银保机制每年撬动信贷资金8000万元优先连续扶持3年。实现3家农企成功挂牌上市,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省首家登陆新三板的种业企业,成为广东种业第一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73家,农户入社率30%;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制定实施示范性家庭农场标准,示范带动农村规模经营家庭近6.5万户;引导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合作组织、专业公司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农户20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3%。实施品牌战略,做强农业企业,有效期内的省名牌产品(农业类)29个,优之名马冈鹅被评为省十大名牌农产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主体,培育腊味、大米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品牌企业;新会陈皮深加工产品近百种,行业产值超过10亿元;江会水果批发市场等农业部四大定点批发市场总销售额达130亿元;助推涉农企业 互联网,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落户恩平,建设我市首个全域性农村淘宝平台试点,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筹建的江门农合商城年内开业;建成新会陈皮文化村、开平健之源等农业综合体。

亮点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居全省前列。近两年全市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51个,建设面积65万亩,总投资达7.8亿元,全省综合检查考核成绩位居前列,获得省奖励用地指标2350亩。截至2014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87.2万千瓦,全市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3.6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成为我省的一面旗帜。农村信息直通车通达全市乡村,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涉农财政补贴政策信息服务全覆盖,成为我省第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农业产学研推不断发展,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为国家水稻综合试验站、省特色蔬菜创新基层站;广东鲜美、鹤山墟岗王、蓬江鸿豪科技等企业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逐步形成,成为我省现代种业的重要板块,全市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6%以上。

亮点五:建设农业园区(基地)促产业集聚

全市建成各级农业园区17个,园区面积达17.6万亩。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落实省级以上专项财政资金约1亿元,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其中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作为核心区累计承担实施各级农业、科技项目26个、资金1718万元,基本建成以现代种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园区;广东省粤台(江门)农业合作试验区落实省级资金2000万元,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15家,投资总额超过3.2亿美元;全市建成省级菜篮子基地16个、培育基地6个,鹤山龙口花卉走廊、台山都斛广东第一田、恩平国家万亩马铃薯示范区、开平家禽养殖基地等园区(基地)成为农业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主载体,台山优质稻、恩平马铃薯、新会柑、开平马冈鹅等特色农产品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布局。全市冬种马铃薯7万多亩,成为全省第二大冬种马铃薯产业基地。制订发布农业地方标准化生产规程35项,建成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51个。

亮点六: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实效

我市积极推进市县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溯源体系建设,加快农业应急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7个县级和16个乡镇农产品检测站;蔬果农药残留合格率和畜禽产品合格率均稳定在99%以上,禽畜瘦肉精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试验站、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具备国家、省级实验室、食品检验机构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等4个省级以上资质,443个参数通过省级三合一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二,检测结果被44个国家认可。实施农资和农产品监管黑名单管理,推进市、县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健全动物检疫、监督巡查和禽畜屠宰监管体系,加强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执法查处;制定《江门市活禽批发市场屠宰区建设和认定指引(暂行)》,推动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和生鲜上市工作;制定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政策,目前全市有机食品认证产品23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8个;无公害农产品13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个;全市三品一标总数位居全省前列。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亮点七: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我市列入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重点实施地区,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配方肥、沼气应用、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以及稻—稻—菜猪—沼—鱼(种植)等生态种养模式,全市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200万亩以上,2800个畜禽养殖场建造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累计建成大型沼气池398个,有效容积近6万立方米,生态农业种养面积达10万多亩,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全省领先;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抓好环境友好型种植业项目和116个畜禽污染减排目标考核任务落实,强化农业面源治理。

亮点八: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显成效

深化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五邑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同时与农业部直属四大院开展合作的地级市后,落实8个农业合作项目,投入我市国家级资金约3000万元。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广东温氏集团、广东广三保、海大饲料等国内著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引资增资超过10亿元。打造江门会展农业,多次成功举办农博会和新会陈皮、杜阮凉瓜、礼乐葡萄文化节等农业节庆,2015年又成功举办了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暨中国侨都(江门)鲜食玉米节,搭建了全面展示展销五邑名、优、特农产品的载体平台,累计参展企业近1200家,参观展会人数近200万人次,销售总额近5000万元,成为侨乡农业嘉年华,是我市乃至全省的一张亮丽名片。

农村改革发展

加快推进

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新会区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区),在农村集体产权融资、幸福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管理等五个方面开展改革创新,探索解决出嫁女、回迁户等热点难点问题。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专项财政预算安排共1901万元,选定24个镇(街)115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涉及地块7.03万块、面积19.2万亩。

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全市所有涉农镇(街)、村建成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和交易平台,实现与电子效能监察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农村集体财务组账镇管制度覆盖面达98%,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探索引入社会中介组织第三方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农村财务监管平台实现全覆盖;2012年以来,累计有13880宗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入中心交易,总金额达44.11亿元,增值额达54%。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全市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83个,通过出租、转包、转让、互换等形式,引导承包地有序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面积达49.1万亩。

推进名村示范村创建。自2011年以来,我市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景观改造提升、农村管理优化创新等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共投入资金近10亿元,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有较高知名度,侨乡风情明显,能代表全市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村发展方向的亮点名村示范村,建成广东名村64个、市级名村24个、市级示范村46个、县级名村示范村294个。重点策划2—3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实现新农村建设由点向线、片和区域转变,加快创建农业、农村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中国(台山)农业公园。台山市成为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示范县,恩平市被确定为省美丽乡村建设县。

统筹城乡精准扶贫。制定《江门市2013—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和《关于统筹推进城乡扶贫开发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贫困人群统筹帮扶工作,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和资源激励型财政补贴政策,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推动帮扶工作向精准、纵深发展,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全市抽调219名优秀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进驻80条重点帮扶贫困村,80条贫困村1056户4088人和其余农村贫困家庭2823户8839人,全部纳入帮扶范围。近三年,80条贫困村累计筹集帮扶资金4.17亿元,平均每村521万元,完成各类帮扶项目2983个;实现医保、低保全覆盖,推荐转移劳动力24224人;新上饮水工程129宗,解决15474户饮水困难,改建或修缮住房困难户住房403间;开展道路硬底化工程267宗、181.3公里;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工程290宗,受益面积11万多亩;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5个,发展具有特色主导产业112个,带动农户18351户,启动城镇3503户贫困户结对帮扶;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50元,比2012年的6124元增长54%,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7000元,实现收入翻番。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年度考评达到优秀等次。

预制块

大中网上商城

海参多少一斤

临沂公司注册

老酒名酒回收

电路设计开发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