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丽花报春

河南省嵩县技术指导员张松明同志先进事迹钩兰

文章来源:恒润农业网  |  2022-07-28

河南省嵩县:技术指导员张松明同志先进事迹

    张松明,男,1966年7月生,嵩县纸房镇人,中共党员,农艺师,嵩县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技术带头人。

    他1988年从农业院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种子工作,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事业,是我县农业战线的业务技术骨干。1995年在单位转轨改制以后,他带领苏晨光、付顺卿、杨杰娃等下岗职工组建玉米育种团队,历经十八年艰苦创业,成功繁育出玉米杂交种嵩玉619,比目前生产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增产6.6%,并于201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公布在全省推广。嵩玉619玉米新品种的育成,开创了我县玉米品种省级审定的先例,填补了我县没有玉米自育品种的空白,对增强嵩县农业发展实力,鼓励农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坚持育种的同时,张松明及其团队还积极从全国各地引进小麦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筛选适宜我县种植的新品种,引入的小麦品种偃麦4110、豫麦49、洛旱6号等累计在全县推广160多万亩,引入的玉米品种农大108、中科4号、浚单20等累计在全县推广120多万亩,为嵩县的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嵩玉619的的育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培育出一个嵩县自有的农作物品种,尽管在以后他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嵩县的农业发展史上,他们已经为嵩县人留下了一个传奇。

    育种不仅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而取得成功更是一件很难的事。在张松明开始育种时,一位老农艺师就和他讲过自己几十年从事玉米育种工作,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告诉他育种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都不一定能成功。家人也不赞成他搞育种工作,妻子想让他放弃育种,踏踏实实地过好日子。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也劝他,育种投入那么大,万一到到头来瞎忙活,多不值啊。在种种质疑、反对声中,张松明并没有退缩。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的一生总要干成一件事情,一生平平淡淡、碌碌无为有什么意义,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农技人员来说,就是要培育出好的玉米品种,为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张松明就是怀揣着热爱农业的满腔热血和坚定信念,投身到了育种事业上来,他还带领和自己有着共同理想的下岗职工、农民技术员,开始团结协作,共同奔向漫长的奋斗历程。

    “嵩玉 619” 是在张松明和他的团队一边搞经营,一边搞育种育成的。张松明原是县种子公司业务骨干,由于国家政策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种子公司效益不断下滑,职工全部下岗。张松明依然坚持育种梦想,顽强拼搏,克服种种困难。不等不靠,筹资成立了嵩县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玉米育种投资大,周期长,每年要耗资20多万元。为了玉米育种,他们把全部经营收入都投了进来。为了科研育种工作能够坚持进行下去,他带领的一班人省吃俭用,每人每月只发300元生活费。玉米育种每年要选育材料和测配组合一万多个。炎炎夏日,室外气温37-38度,在树荫下都热的难受,张松明他们在玉米地套袋授粉要头顶烈日,脚踏酷暑,往往是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每年还到海南加代育种,别人春节全家团圆,他们却远离亲人,奋战在育种工作第一线。多少艰难,多少困苦,他们没有抱怨过,始终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地从事着育种事业。

    十八年岁月,张松明及其团队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来。他们刻苦钻研,用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向书本学,向内行学习,向实践学。张松明购买和订阅了许多有关玉米育种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一有时间就认真钻研,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在育种中不仅向专家求教,还经常拜访老农,汲取各方面的经验。他们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坚持实践检验。勇于创新,不断寻求突破。在我县,玉米生产只能一年一季。为加快试验速度,他们通过温室大棚,增加一代繁育,冬季还到海南岛加代育种,实现一年繁育三代,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张松明的先进事迹,受到广大干群和社会各界好评。今年初,作为全县首届道德模范,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扬。在成就和荣誉面前,张松明及其团队没有一丝骄傲,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实现农业工作者的梦想,培育出优良品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他们以极低的利润将品种推广,更多地让农民群众得实惠。他们还将一部分新品种免费发放给贫困农户,指导农民群众推广科技。张松明及其团队没有因成就和荣誉而止步,反而更加精神饱满,继续扎实投身于育种事业。

    张松明同志热爱农业、坚持梦想、坚定信念,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不懈奋斗,脚踏实地、科学务实,善于思考、敢于突破创新,彼此信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他那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是我们农业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深圳10t电子拉力试验机价格

上海30吨电液伺服试验机改造价格

深圳WDW-100万能材料试验机

扣件试验机

江苏万能材料试验机WDW-100M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