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边瓦韦

应建立以民生改善为目的的城镇化模式云南野桐

文章来源:恒润农业网  |  2022-06-29

应建立以民生改善为目的的城镇化模式

1月7日消息:自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到党的十六大决议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一直到十八大报告,一系列党的决议、中央政府的规划,一直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保保障等由"乡"到"城"的转变。必须逐步改变传统的增长导向型城镇化模式,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不单纯追求城镇化速度,更关注城镇化进程中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我国城镇化进展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率大幅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基本保持在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水平上,远高于同期世界城镇化发展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也快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速度。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二是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1978年至2010年,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7个。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不足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左右的人口,创造了4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三是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住房条件改善,城市交通、供水、热电、绿化、环境卫生、电信等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扩大了城镇人口容量,提高了城镇现代化水平。

四是城镇布局日趋合理。从宏观空间看,我国城镇空间合理布局的"大分散、小集中"格局正在形成,表现为与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基本相协调的东密、中散、西稀的总体态势。从微观看,城市内部空间,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远郊县的城镇空间结构层次日益显现。

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当前,土地的城镇化已明显快于人口的城镇化。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多采用低密度、分散化"面状扩张"的方式,城市规模和占用土地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2000年至20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0%多,远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而同期人均建设用地133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限额的30%。行政等级高的城市,其建设用地扩张更快,2000年至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的建成区面积增长95.8%,而同期县级以下城镇建成区面积仅增长50.9%。一些省会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才百分之十几,但他们拿到的用地指标达到了全省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

二是"半城市化问题"突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非农化、城镇化与市民化本应是"三位一体"的整体,而我国这三者又严重脱节,形成了独特的"半城市化"现象。所谓"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状态。我国城镇化水平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测算出来的,而城市人口定义为"城镇户籍人口+暂住人口",暂住人口又是以在城镇有固定工作、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的。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官方统计数据为51.27%,但这其中,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5%。两者相差的16个百分点中,蕴含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因此,这部分人虽离开了农村,但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半城市化现象"。这种半城镇化现象固然支撑了低成本的工业化,但又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矛盾。特别是有的地方行政部门为了显示政绩,热衷于搞行政区城镇化,把广大城乡混合地域当成了城镇化地域,人为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农民工是中国城镇化的生力军与先锋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概念。庞大的农民工阶层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在居住、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视与排斥,难以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完成自身的市民化进程。在第一代农民工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现在又冒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已超亿,占农民工总数的61.7%,占全国职工总数近一半。农民工虽然进入了城市,但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离开了农村,但仍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是城镇化结构不合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大的太大,小的太小,缺乏中间环节"。我国不乏500万人口,乃至上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这些城市已经面临较为严重的"城市病"问题。而众多的建制镇和集镇规模太小,中间规模的城镇数量缺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缺乏必要的过渡环节。

二、城镇化进程要着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正确理解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内涵

一般认为,城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二是地域城镇化,指在地域空间上,农村地域逐渐转化为以人口的高度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地域的过程。三是经济活动城镇化,指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在地理上聚集,以及生产方式日益趋向于城镇经济特征的过程。四是生活方式城镇化,指随着社会身份、职业、社会角色等的变化,人们在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社会交往、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综合素质等方面,由农村向城镇转变的过程。城镇化的内涵尽管很多,但从根本上看,城镇化的实质是人们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因此,城镇化绝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必须逐步改变传统的增长导向型城镇化模式,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不单纯追求城镇化的速度,更关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2、土地城镇化水平已然不低

冰点脱毛后要注意什么

双眼皮切开手术效果怎么样

双眼皮手术后水肿怎么办

儿童x型腿矫正动作视频

全切双眼皮眼睑外翻能恢复吗